今天老師上課介紹了國際書目著錄標準(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s)(ISBD)
關於ISBD:
IFLA(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的編目委員會)成立ISBD修訂委員會, 於1981年正式規畫,定期審視及修訂圖書、連續性出版品、靜畫資料及非書資料等ISBD。該委員會有三個主要目標: (1)協調各ISBD, 增加其一致性; (2)改進例子; (3)加強對非羅馬語系的編目員的支持。當年的短期目標是: (a)檢視等號的使用方法;(b)考慮國際音樂圖書館員學會對ISBD(NBM)的需求。至1980年代底, 以上兩個短期目標都已達成。
1.範圍:
(1)ISBD(G)列舉圖書館常見資源的著錄細目, 指定其順序, 規定著錄的標點符號。
(2)ISBD(G)是其他ISBD的基礎, 包括印本及電子的連續資源及圖書。各國應以此為依據, 制定自己的編目規則;不建議直接使用ISBD(G)為編目的依據。
(3)ISBD(G)關心國家級書目機構的書目記錄, 以及其他機構的書目記錄。
2.目標:
ISBD主要的目標是明定全球相容的敘述書目記錄, 幫助國家書目機構在國際間互相交換書目記錄。藉由規範著錄的細目、順序、標點符號,期望達成三個目標: a)不同來源的書目資料, 得以互相交換, 甲國的書目資料可以輕易的被乙國的圖書館接受; b)跨越語文障礙,即使不認識該語文, 仍可識得其記錄的內容; c)協助轉換傳統形式的書目記錄為電子形式的書目記錄。
*提醒: 規定標點符號前後均須空一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